13891803063
西安团建公司电话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黄甫古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村镇 > 黄甫古镇

黄甫古镇,历史悠久,远在汉代就有人生息。她距湳水(黄甫河)上游西河郡郡治富昌县城(今古城镇北)仅四十余里。河水从怀前汹涌流过,水深可以泛舟;河岸青竹映波,山原层林叠翠;富庶不亚关中,风光如同江南。时轮滚滚,千年沧桑。明朝天顺年间置堡,为延绥三十六堡之首;弘治年间修城,成北地军事要冲。随着蒙汉互市兴起,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清中叶达到鼎盛。“乾隆到嘉庆,米面没人问”,一句民谣,道出当时之繁荣,从此“黄甫堡”有了“金黄甫”的美称。

  • 基地介绍
  • 注意事项
  • 常见问题
介绍

黄甫古镇,历史悠久,远在汉代就有人生息。她距湳水(黄甫河)上游西河郡郡治富昌县城(今古城镇北)仅四十余里。河水从怀前汹涌流过,水深可以泛舟;河岸青竹映波,山原层林叠翠;富庶不亚关中,风光如同江南。时轮滚滚,千年沧桑。明朝天顺年间置堡,为延绥三十六堡之首;弘治年间修城,成北地军事要冲。随着蒙汉互市兴起,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清中叶达到鼎盛。“乾隆到嘉庆,米面没人问”,一句民谣,道出当时之繁荣,从此“黄甫堡”有了“金黄甫”的美称。

“金”不单指当时经济繁荣,“谦和永”“宝聚恒”“同义全”“向义公”“德生长”招引四方商客,生意兴隆;更是形容文化发达,王姓出过“榜眼”,李姓考取“文举”“武举”,普通人家也讲究读书上学,“贡生”“秀才”层出不穷。三百六十进四合大院,大门上方雕字挂匾,二百八十座独间绣楼,屋檐下面嵌文挂对;新春佳节,读书人为显露才华争奇斗胜,大门不贴重复对联,即景创新抒怀表意,总结往岁期许来年。大年初一欣赏对联成为当时黄甫街坊文化的一道风景,县城县令也不时专程赶来观赏,点头吟咏赞叹不已。

在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黄甫“好人”灿若星辰,“义士”比比皆是,好多故事流芳百世,榜样后人,传为佳话:王榜眼为官清廉名扬四海,表彰功绩敕建牌坊;李举人长安求学三年一归,考取功名资助穷人;郝掌柜为人厚道守信讲义,存金不昧归还原主;王贡生独守孤城舍生取义,保护百姓免遭涂炭……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家乡先人美德,重振优良民风家风,再树“金黄甫”光辉形象,我们通过整理宣传古镇的牌匾对联、故事传说等文化遗存,来勉励大家改革开放走前头,家乡建设当尖兵;人人做好事,个个当好人。

历史文化

黄甫,原名叫皇甫。皇是大的意思,甫是美的意思,就是大而美的地方。古时,黄甫河不叫黄甫河,叫双山河,两山夹一河。因为几乎控制了内蒙古吉兰太咸盐销售的回民家族皇甫氏定居而得名皇甫。河因城得名为皇甫河,现在有的地图上仍写着皇甫河(皇甫川),在黄甫下川口村注入黄河,县内流程48公里。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当地百姓对元朝的统治深恶痛绝,对欺行霸市的皇甫氏回民家族恨之入骨,元朝倒台,皇甫氏回民家族没有了靠山,待不下去了,只留下皇甫这个地名。明朝初年,官方在往来公文中把皇甫改为黄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官方、民间都是皇甫、黄甫并用,但人们觉得黄甫比皇甫顺口,都愿意叫,就叫到了现在。

黄甫堡是长城沿线36营堡之一,是长城进入陕西第一堡。距长城10余公里,是府谷长城沿线五堡之一,其余四堡是清水堡、木瓜堡、孤山堡、镇羌堡。早在五代时期到北宋年间,为防止来自西夏和北方少数民族契丹的入侵,黄甫就建起了城堡,只是规模很小,仅用于军事防守,周边许多村名都有“寨”字。明朝初年,为防止元朝贵族的骚扰,把宋代遗留的城堡进行整修,成为边防设施,后人把整修后的营堡称为大边长城,大边长城只有堡没有墙,直到明成化十年(1474)才开始筑墙,后来筑的墙称为二边长城。黄甫堡大规模筑城始于明代,明天顺年间(1457-1464)置堡,弘治年间(1488-1505)添设关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巡抚涂宗浚以砖包砌,始成规模。城周三里二百七十四步,高一丈八尺,楼铺十六座,有东、南、北门(西门后开),城楼两座,瓮城两座,西北依山,东南临川,城内屋舍轩昂,不乏楼阁,望之俨然。当时人们认为城堡修得结实,固若金汤,口口相传,就有了“金黄甫”的说法。

依山临河而建的黄甫堡,成为北宋、明、清时的兵防要塞。明代驻兵(包括边墙守兵)1607名,马骡1149匹,常驻参将一员。清代置黄甫营(清水为堡),驻兵80名,步兵51名,边墙守兵66名,马80匹,常驻游击一员。明清两代在黄甫营堡经常发生战争。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套人孛来毛里孩入府谷境大掠人畜,次年(1465),又由河曲县渡河围攻黄甫川堡,明军力战乃退。弘治十八年(1505)九月,火筛入花马池,攻陷清水营,黄甫驰援。嘉靖十年(1531)闰六月,吉囊俺达寇边,副总兵梁震击之于黄甫川。嘉靖四十二年(1563)七月,套人入陷黄甫川堡,守军与之复战,把总高秉钧将其首领斩杀。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套酋陷黄甫。清同治六年(1867)回民犯边,黄甫堡游击荣光、贡生王汝翼防卫,天成寨(黄甫北沟中半山上)由武生吴士英、贡生魏晋源防卫,红泥寨由甘肃候补同知王作堂防卫,回民不战自退。同治七年(1868)四月,回民大规模入侵,黄甫堡城破,王汝翼遇害。

由于皇甫这个名字响亮、美好,历史上有多位皇帝驻跸皇甫。

南北朝北魏太武始光四年(427),太武帝率一万八千大军西征大夏国,由君子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内,俗称大辿,其时属本境)渡过黄河,奔袭赫连昌,攻占统万城(大夏国都城,即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白城子),途径黄甫暂息。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五月,朱棣率军打到长江以北,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炆见大势已去,有一支家族来皇甫避难,后改姓祁。明正德十三年(1518)冬,武宗朱厚照巡边,在唐家会(今山西河曲县西南黄河边)登船,皇甫杨家川口(今本县黄甫东北黄河边)上岸,起程去榆林。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鞑靼首领与明朝久经征战后息战议和,开放互市,黄甫为长城沿线第一处互市。据《延绥镇志》记载,黄甫是明朝开放的五大贸易口岸第一家,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在这段漫长的和平时期,蒙汉交易品种繁多,市场活跃,唯独禁止汉人卖铁器,蒙人卖马。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黄甫已成为长城线上的商贸重镇,随着经贸发展,众多商铺、字号祈求神灵庇祐,黄甫修建的庙宇多:有玄天庙、城隍庙、药王庙、白衣菩萨庙、龙王庙、火神庙、文庙、老爷庙、马王庙、娘娘庙、石洞庙、药师殿、古佛殿、十王殿、观音殿、玉皇殿、三圣殿、文殊菩萨殿、宗常山真武庙、川口香莲寺。修建的木牌楼多:黄甫街道不远处就有一座木牌楼,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有四柱三门七牌楼,也有六柱五门十一牌楼。有的由官府衙门所建,有的是经商发了财的有钱人所建,有的是在外建立军功,用赏赐惠泽桑梓所建,其中有一座贞节牌坊样式别致,为一孝子为母亲所建。修建的商家大院多:民间传说,黄甫商贸最发达时有360进大院,其中以李家大院、魏家大院、祁家大院最为有名。李家大院是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从米脂迁来黄甫的李木匠,因得外财,爆发后经营商业,其子李锦春生意越做越大,商号林立,花五年时间建成占地1400平方米,三进大院,34间房的李家大院,地基用煨炭做底层,经历200多年,至今墙体不潮不损。大门悬挂“天锡纯嘏”四个鎏金大字。有人说,内蒙古包头市是山西乔家大院的人建起来的,实际上只说对了一半,黄甫李家在包头有一公里长的穿心一条街,聚集了许许多多黄甫及府谷各地的商人,穿心街成为蒙汉商品交流的中转站和重要枢纽,整个河套地区产井河的开挖和经营都是黄甫李家。产井河可灌溉农田2000顷,仅此一项,年收入4000大洋。面对这么大的产业,李家后人尊崇祖训,不从政,从医从教者居多。魏家大院也是黄甫的商贸大户,店铺、栏柜遍布全街,作坊、字号、货栈井然有序。祁家大院相传是朱元璋后代建起来的,商号林立,生意兴隆。有一座神秘的诰封楼。民国年间出了一个大官僚祁觉民,到台湾后改姓朱。由于商贸发达,带动了脚户的应用而生,骆驼队、骡马车、二栟子牛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往返于黄甫、内蒙古包头等地。人们私下里说,这三家大院可“日进斗金”,黄甫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金黄甫”。

明崇祯元年(1628),黄甫小宽坪人王嘉胤率众揭竿而起,点燃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火种,率先带领起义民众纵横驰突,与官军进行了殊死的较量。1644年3月,在闯王李自成率领下,推翻了近三百年统治的朱明王朝。1644年5月,清军开到了北京。

在众多历史人物中,黄甫人重文崇武,人才辈出,誉载史册,为府谷人争了光,添了彩。有官至山西保德州知州的明洪武初年举人蔺普整。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左都御史王继谟。有官至金陵副总兵的明崇祯年武举蔺光元。有曾任明朝蓟镇总旗的名将张一元、张一祯。有曾任杀虎口副将翟应祥。有清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举人,任长安教谕,两署长安知县王国麟。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武举,官至洛川千总,响水堡守备,广武营游击,临洮营副将,凉州总兵王翰京。有康熙辛卯(1711)中武举,官至荆州卫游击将军王国泰。有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授山西大同镇游击,充御前头等侍卫王时通。有康熙年间升御前侍卫,复授古北口千总王秉玠。同治七年(1868),回民犯边,黄甫堡游击荣光、贡生王汝翼防守,城破王汝翼遇害,清廷追赠汝翼世袭云骑尉。有官至清朝浙江提督,再诰封光禄大夫王好善。有恩进士出身,任太师太保,赠光禄大夫,总督军门兼粮饷,兵部太子太保王好露。有官至密云本营游击张世忠。有以军功敕授榆林卫锦衣世袭正千户,诰封宣武将军王继烈。有以军功敕授清水营守备,升任火器营参将王继旦。有清同治庚午年(1870)举人,精通《周易》,当时人称大文豪,荣河书院教员王为恒,民国十一年(1922),学生们为永志先生美德,立“教泽碑”于府谷县城南门外。有官至广武营千总,守备王録。

据黄甫红泥寨《王氏家谱》记载,至清末,仅黄甫红泥寨王氏家族出进士7人,解元1人,举人9人,贡生25人,武生11人,廪生8人,监生11人,庠生62人。还有民国时期的黄甫人段宝珊、张万全以及众多名医、名教。解放后,副处以上,副高职称以上,省级以上劳动模范,仅黄甫红泥寨《王氏家谱》记载,就有王玺、王河公、王海诚、王培业、王财、王文凯、王芝祥、王在俊、王生亮、王连祥等74人。有博士2人,硕士19人,本科学历的就更多了。金榜题名的人多了,为“金黄甫”增添了地域文化符号。

黄甫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早出晚归,肩挑人背。担水要到一里多的深沟找水源,锄一上午地临到中午回家,还要背一背苜蓿草喂牛羊。艰苦的环境,铸就了黄甫人强壮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探索的勇气,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黄甫人性格豪爽,有头脑,会经商,勤劳,心眼活,走到哪里都是好样的,再苦再累都自己扛着,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怨天尤人。靠诚实守信,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黄甫现有人口一万多,远在内蒙古等他乡的黄甫人不下两万,无论走出多远,故乡始终是黄甫人根系的沃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面对黄甫,仿佛有一位年迈的长者,在述说人间烟火和世事的轮回……

黄甫,简练、淳朴、凝重,永远都耐人寻味。

微信联系率然团建

米脂窑洞古镇:前一页
后一页:高家堡古城
版权所有© 2024 率然团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陕ICP备2022011159号率然团建备案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1858